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姜黄素通过调节NF-κB/NLRP3通路减轻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损伤
    季加翠, 孙春斌, 罗恩丽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193-203.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1
    摘要 (177) HTML (0) PDF (6017 KB) (7)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神经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姜黄素抑制炎症的分子机制。

    方法

    以小胶质细胞(BV2)为研究对象,对照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100 ng/mL LPS干预24 h构建神经炎症细胞模型,1、5、10 μmol/L姜黄素+ 100 ng/mL LPS干预24 h,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BV2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 (IL-6)、IL-10、p-NF-κB、NLRP3、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IL-1β和iNOS含量。给予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后,检测BV2细胞内IL-6、IL-10、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方法分析。

    结果

    与对照比较,模型组炎症因子TNF-α(398.80 ± 11.39比113.00 ± 5.93)、IL-1β (592.40 ± 11.32比206.70 ± 6.81)、IL-6 (1.73 ± 0.09比0.99 ± 0.03)、iNOS(88.39 ± 2.14比32.48 ± 1.71)、p-NF-κB (1.92 ± 0.02比1.02 ± 0.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10.33 ± 0.61比1.02 ± 0.05)和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水平(2.68 ± 0.10比1.05 ± 0.08)升高,IL-10蛋白表达水平(0.82 ± 0.03比1.01 ± 0.06)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70 ± 0.02比1.11 ± 0.06)降低(P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模型组p-NF-κB (2.65 ± 0.06比1.04 ± 0.05)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4.380 ± 0.08比1.07 ± 0.04)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高浓度姜黄素处理后TNF-α (207.90 ± 7.37比398.80 ± 11.39)、IL-1β (405.40 ± 6.56比592.40 ± 11.32)、IL-6 (1.09 ± 0.05比1.73 ± 0.09)、iNOS (39.52 ± 1.32比88.39 ± 2.14)、p-NF-κB (01.21 ± 0.05比1.92 ± 0.02)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1.51 ± 0.11比10.33 ± 0.61)降低,IL-10蛋白表达水平(2.61 ± 0.03比0.82 ± 0.03)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高浓度姜黄素处理后Bax蛋白表达水平(0.80 ± 0.04比2.68 ± 0.10)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1.93 ± 0.02比0.70 ± 0.02)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NF-κB抑制剂作用后,IL-6蛋白表达水平(0.88 ± 0.06比2.70 ± 0.1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1.14 ± 0.04比3.63 ± 0.16)降低,IL-10蛋白表达水平(1.58 ± 0.03比0.52 ± 0.04)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1.48 ± 0.11比0.53 ± 0.05)升高(P均< 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1、5、10 μmol/L姜黄素处理后p-NF-κB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0.40 ± 0.02比2.65 ± 0.06、0.21 ± 0.02比4.38 ± 0.08,P < 0.001)。

    结论

    姜黄素可降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有关。

  • 2.
    免疫量化评估和免疫细胞治疗临床思考
    李先亮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82-382.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9
    摘要 (115) HTML (0) PDF (1159 KB) (2)

    【视频简介】 免疫力是健康的核心本源。但是如何客观评估免疫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在2023年启动重大科技专项,“免疫力数字解码”,目的就是让免疫力看得见,测得到,并针对性免疫调理。

    十年前,我们开始免疫力项目,定义了正常免疫力的概念及内涵。基于免疫力是免疫调节和免疫效应动态平衡的理念,建立了免疫力评估体系(MICA)和免疫力评分标准(MISS),并提出以免疫为核心的治未病免疫健康管理方案和肿瘤的绿色治疗模式。

    MICA+MISS评估体系,类似于血气分析,既有客观的免疫力数值,也有具体免疫细胞亚群检测数据,从绝对值、相对值、表型、功能、相互作用关系和免疫力评分六个维度,全面评估免疫力。

    依托免疫力评估体系和管理体系,可实现肿瘤绿色治疗模式,提高肿瘤的综合生存效果,指导免疫细胞治疗。还可以指导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方案,可精准的指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向选择。针对亚健康人群,提出三级免疫健康管理体系,从影响免疫力的生活因素到调节免疫力的产品以及个体化免疫细胞治疗,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案,实现治未病健康管理。

    健康有四个维度,情绪和心理压力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内分泌激素,进而会引起免疫失衡,长期免疫严重失衡,最终诱发器官疾病。因此从免疫角度诊治疾病和健康管理,可以实现健康关口的前移,提前管理疾病风险,做到主动健康。

  • 3.
    AHNAK基因高表达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杜鑫, 刘霞霞, 张恬波, 张夏林, 杨林花, 张睿娟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04-211.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2
    摘要 (107) HTML (0) PDF (2436 KB) (1)
    目的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筛选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造血干细胞(HSCs)中的关键基因,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3例初诊老年AML患者骨髓细胞进行scRNA-seq,采用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UMAP)算法聚类确定骨髓细胞类型。进一步根据拷贝数变异(CNV)分析、干性分析、拟时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富集分析揭示HSCs亚群的特点,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收集的老年AML患者、年轻AML患者和健康人骨髓样本检测,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表达进行验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进行比较,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

    结果

    3例老年AML患者的骨髓细胞UMAP聚类分为11类细胞,其中HSCs比例差异较大;重新UMAP聚类HSCs,得到5个HSCs亚群。HSCs_2和4在细胞命运2 (Fate2)分支,CNV评分较高,且富集通路类似,因此归为一组,HSCs_1、3和5归为另一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MALAT1)、AHNAK核蛋白(AHNAK)、Dmx like蛋白2 (DMXL2)和磷脂转运ATP酶8B4 (ATP8B4)基因差异显著。TCGA数据库/GTEx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MALAT1AHNAKATP8B4基因在AML患者中高表达(P < 0.05),DMXL2基因表达在AML患者和健康人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qPCR结果显示AHNAKATP8B4 mRNA水平在老年AML患者中高于年轻AML患者和健康人(P < 0.05)[AHNAK mRNA:(0.74 ± 0.14)比(4.28 ± 1.06),(1.05 ± 0.11)比(4.28 ± 1.06),ATP8B4 mRNA:(0.03 ± 0.01)比(0.64 ± 0.14),(0.07 ± 0.02)比(0.64 ± 0.14)]。MALAT1 mRNA水平在老年AML患者中高于年轻AML患者[(0.45 ± 0.16)比(1.27 ±0.23)](P < 0.05),但与健康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XL2 mRNA水平在老年AML患者中与年轻AML患者、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AHNAK基因高表达与老年AML患者生存负相关。

    结论

    AHNAK基因在老年AML患者HSCs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 4.
    施旺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牙髓再生的机制研究
    于倩, 崔庆超, 范一卉, 姚瑶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1): 1-11.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1.001
    摘要 (94) HTML (1) PDF (5149 KB) (3)

    目的

    探究施旺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SCs-EVs)对牙髓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 (hDPSCs),分别用SCs-EVs、SCs-EVs 联合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剂IWR-1 处理 (SCs-EVs 组、SCs-EVs+IWR-1 组),另设置空白对照组。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钙结节形成能力,油红O 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脂质形成能力,RT-qPCR 法检测细胞中自我更新标志基因 (Oct4、Nanog、Sox2)、成骨分化标志基因 (ALP、Runx2、COL-1)、成脂分化标志基因 (ADPN、FABP4、LPL)和成神经分化标志基因 (Gfap、Nestin、Tubb3)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Runx2、ADPN、Nestin 及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 荧光强度。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校正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 (不同SCs-EVs 浓度组间;SCs-EVs 组与Control 组;SCs-EVs+IWR-1 组与SCs-EVs 组)。

    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SCs-EVs 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P < 0.05),同时,克隆团数量 (909.17 ± 52.86 比415.38 ± 25.61)、钙结节形成能力 (0.79 ± 0.05 比0.24 ± 0.02)、脂质形成能力 (0.52 ± 0.03 比0.14 ± 0.01),Oct4、Nanog、Sox2、ALP、Runx2、COL-1、ADPN、FABP4、LPL、Gfap、Nestin 和Tubb3 mRNA 表达水平,Runx2 (1.05 ±0.16 比0.18 ± 0.05)、ADPN (0.91 ± 0.09 比0.14 ± 0.04)、Nestin (0.96 ± 0.13 比0.15 ± 0.03)和β-catenin (1.01 ± 0.12 比0.19 ± 0.03)蛋白表达水平及β-catenin 荧光强度 (4.27 ± 0.31 比1.07 ±0.12)均升高 (P 均 < 0.05)。与SCs-EVs 组比较,SCs-EVs+IWR-1 组细胞增殖活性减弱,同时,克隆团数量 (482.55 ± 29.32 比909.17 ± 52.86)、钙结节形成能力 (0.32 ± 0.03 比0.79 ± 0.05)、脂质形成能力 (0.20 ± 0.01 比0.52 ± 0.03),Oct4、Nanog、Sox2、ALP、Runx2、COL-1、ADPN、FABP4、LPL、Gfap、Nestin 和Tubb3 mRNA 表达水平,Runx2 (0.21 ± 0.05 比1.05 ± 0.16)、ADPN (0.37 ± 0.06 比0.91 ± 0.09)、Nestin (0.34 ± 0.09 比0.96 ± 0.13)和β-catenin (0.31 ± 0.05比1.01 ± 0.12)蛋白表达水平及β-catenin 荧光强度 (1.29 ± 0.15 比4.27 ± 0.31)均降低 (P 均 <0.05)。

    结论

    SCs- EVs 可促进牙髓再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hDPSCs 增殖、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实现的。

  • 5.
    中药有效成分结合生物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万周程, 钟章锋, 钟侨霖, 王景浩, 刘婷, 王华军, 郑小飞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49-253.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8
    摘要 (92) HTML (12) PDF (1103 KB) (19)

    骨组织工程是快速发展的领域,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修复受损或患病的骨组织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再生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中药有效成分添加到骨科生物材料中可以提高材料的治疗效果。因此中药有效成分在骨科生物材料中的应用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包括促进成骨、保护及修复软骨、促血管形成和抗炎等。

  • 6.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通过NKG2D增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NK细胞毒性
    薛春娥, 赵娟娟, 刘韦成, 张义亮, 马毓晗, 李迎巧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12-2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3
    摘要 (90) HTML (0) PDF (2070 KB) (2)
    目的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调控NKG2D介导NK细胞毒性的研究。

    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健康对照外周血NK细胞和CD4+CD25+细胞,分析foxp3与NKG2D表达,CD4+CD25+foxp3+细胞的比例与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CD4+CD25+foxp3+细胞比例与NK细胞的细胞毒性和NGK2D相关性。foxp3过表达处理AML外周血淋巴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D,IFN-γ和CD107a表达,LDH法检测NK细胞毒性。GEPIA2数据库分析AML患者NKG2D和foxp3基因表达相关性,TCGA数据库分析AML转录组数据中与NKG2D表达高相关性基因。IL-2 (10 μg/mL) ,IL-15 (10 μg/mL)处理NK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D和CD107a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法检测NK细胞分泌的IFN-γ,LDH法检测NK细胞毒性。采用t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及变量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比较,AML组NK细胞中NKG2D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942.25 ± 117.17比3245.28 ± 367.43)降低(P < 0.001)。foxp3表达与NKG2D呈正相关性(r = 0.590,P < 0.001),NKG2D表达百分数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 = 0.708,P = 0.002),AML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力也与CD4+CD25+foxp3+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 = 0.655,P = 0.006)。与OE-NC比较,OE-foxp3组细胞中NKG2D的表达水平(MFI:2115.37 ± 269.53比914.28 ± 103.36)、杀伤能力(58.24 % ± 3.17%比24.18 % ± 2.35%)、NK细胞毒性评估指标CD107a (45.43% ± 1.28%比18.24% ± 1.49%)和IFN-γ水平(24.16 % ± 1.17%比16.28 % ± 0.95%)升高(P均< 0.001)。TCGA数据分析发现,NKG2D表达与CD3G、IL-3、IL-2、CD3E、IL-10、IL-17、IL-7R、IL-15、EZH2等基因相关性较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对照比较,IL-2和IL-15处理后NK细胞的表面受体NKG2D和CD107a表达、IFN-γ水平、NK细胞毒性均升高。

    结论

    AML外周血中,NK细胞表面受体NKG2D低于正常对照,其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通过IL-2和IL-15影响NKG2D表达进而调控NK细胞毒性。

  • 7.
    菝葜皂苷元对肝癌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张敏, 朱建华, 缪雅芳, 郭锦荣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28-335.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2
    摘要 (70) HTML (0) PDF (2985 KB) (6)

    目的

    探讨金刚藤的主要成分菝葜皂苷元 (SAR)对肝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SAR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运用CCK-8和EdU染色方法定量评估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状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通过RNA测序 (RNA-seq)、GO、KEGG和PPI分析差异性表达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和蛋白相互作用。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CCK-8实验显示,HepG2细胞的抑制率随SAR浓度的升高而升高,IC50值为22.5 μg/mL。与对照 (DMSO)比较,SAR处理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促进HepG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40.00 ± 2.00)%比 (80.00 ± 5.00)%]和侵袭[(35.00 ± 2.00)%比 (70.00 ±4.00)%](P 均 < 0.01)。RNA-seq结果表明,SAR处理后,HepG2细胞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 308个基因表达上调,2 966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和信号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通路,TNF和NF-κB等信号通路。PPI分析显示,CDK3、EPHA7、LRRK2、PRKCB、ANK3、TEK和ZNP70是SAR调控的靶基因。

    结论

    SAR可降低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NF信号通路和NF-κB等信号通路相关。

  • 8.
    围产期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
    张磊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5): 320-3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5.008
    摘要 (69) HTML (0) PDF (1637 KB) (3)
  • 9.
    干细胞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陈丽璇, 窦培宁, 肖扬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39-248.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7
    摘要 (64) HTML (1) PDF (2157 KB) (10)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女性卵巢功能障碍的疾病,发病原因复杂,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I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目前激素替代治疗并不能有效恢复患者生殖能力。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损伤修复和多向分化等生物学功能,是治疗POI的新思路,然而目前其临床应用研究的结果却仍不理想。本文从干细胞治疗POI的细胞种类、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和未来潜力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影响干细胞治疗POI的疗效因素和提高其疗效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干细胞治疗POI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10.
    牙髓干细胞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叶青松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54-254.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9
    摘要 (63) HTML (0) PDF (995 KB) (1)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是一种来源于牙齿牙髓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PSCs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化潜能高:DPSCs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成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这就决定了它的应用面更广,适应多种治疗需求,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细胞基础。(2)再生能力强:DPSCs属于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各器官的种子细胞,可以不断分化进而再生我们的组织器官,成为再生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这使得DPSCs在器官修复和再生领域,如骨组织工程、神经再生和软骨修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低免疫原性:DPSCs的免疫原性极低,为干细胞中的O型血,可供异体使用并不易出现排斥反应。选择使用与自己血缘关系近的DPSCs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4)获取方便:DPSCs获取方式较为简便,在小朋友脱落乳牙时,年轻人拔智齿和正畸拔牙时也可以获取。

    DPSCs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能够分泌多种神经相关的活性物质,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外泌体,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增殖、抗凋亡、增强细胞活力和修复神经损伤。因此DPSCs在老年性神经疾病治疗,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视频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详细深入讲解。

  • 11.
    EP300 通过上调FKBP10 促进膀胱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
    赵旭鹏, 王集琛, 田硕, 李宏召, 李修彬, 张旭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5): 264-274.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5.002
    摘要 (62) HTML (4) PDF (5145 KB) (10)

    目的

    探究E1A 结合蛋白p300 (EP300)在膀胱肿瘤进展中的功能及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膀胱肿瘤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方法

    首先在膀胱肿瘤细胞UMUC3中敲低EP300 后,通过CCK-8 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变化。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寻找下游功能执行分子,并通过RT-qPCR、Western blot、ChIP-qPCR 等实验验证EP300 对其表达的调控。两组间比较使用t 检验,3 组或以上的两两比较使用单因素ANOVA 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 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敲低EP300 后能够抑制UMUC3 细胞的增殖 (1.49 ± 0.05 比1.16 ± 0.06、1.07 ± 0.04,P < 0.05)、迁移(100.32 ± 5.16 比52.16 ± 2.07 、43.19 ± 7.64,P < 0.05)及侵袭功能 (99.52 ± 3.84 比33.07 ±7.14、64.22 ± 4.15,P < 0.05)。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敲低EP300 后FK506 结合蛋白10 (FKBP10)下调 (1.02 ± 0.11 比0.18 ± 0.04,P < 0.05)。加入EP300 的乙酰转移酶功能抑制剂C646 后,FKBP10 的表达水平也下降 (0.99 ± 0.07 比0.44 ± 0.09,P < 0.05)。结合ChIP-qPCR 结果证实,EP300 通过促进FKBP10 启动子区域的H3K27 乙酰化 (1.40 ± 0.05 比0.54 ± 0.01,P < 0.05),进而调控FKBP10 的转录活性。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EP300 通过上调FKBP10 的表达,促进膀胱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

  • 12.
    负载干细胞外泌体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
    梁瑶瑶, 邬绿莹, 陈津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2): 112-1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2.007
    摘要 (59) HTML (6) PDF (2421 KB) (25)

    糖尿病足溃疡 (DFUs)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潜力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分子,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功能,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外泌体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传递效率有限,限制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水凝胶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材料,能够为干细胞外泌体提供一个稳定的微环境,并促进其向伤口部位释放。通过优化水凝胶的制备工艺和改性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载药量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同时,水凝胶的黏附性和可塑性也使其能够紧密贴合伤口表面,减少感染风险,加速伤口愈合过程。本文综述了负载干细胞外泌体水凝胶在DFUs 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DFUs 难以愈合的机制、干细胞外泌体的功能、水凝胶的特点及功能,以及负载外泌体水凝胶促进DFUs愈合的研究进展。

  • 13.
    氯普鲁卡因通过调控circRNA-ZKSCAN1表达抑制肝癌Huh-7细胞体外生长和转移的研究
    曾聿理, 雷发容, 肖慧, 邱德亮, 谢静, 吴寻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20-228.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4
    摘要 (58) HTML (0) PDF (2967 KB) (1)
    目的

    探讨氯普鲁卡因(CP)对人肝癌细胞Huh-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circRNA-ZKSCAN1的调控作用。

    方法

    同剂量CP处理Huh-7细胞,后续实验处理:pcDNA、pcDNA-circRNA-ZKSCAN1分别转染至Huh-7细胞,si-NC、si-circRNA-ZKSCAN1分别转染至Huh-7细胞后用CP (10 mmol/L)处理;qRT-PCR法检测circRNA-ZKSCAN1表达量;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P低、中、高剂量干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24.20 ± 2.21)%、(48.25 ± 4.42)%、(65.19 ± 5.49)%比(0.00 ± 0.00)%]、E-cadherin蛋白水平、circRNA-ZKSCAN1表达量[1.51 ± 0.13、2.11 ± 0.22、2.92 ± 0.27比1.00 ± 0.00]升高(P < 0.05),细胞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99.96 ± 7.03)、(79.87 ± 4.96)、(58.64 ± 3.99)比(124.01 ± 10.98)个]减少(P < 0.05),划痕愈合率[(53.71 ± 4.19)%、(40.61 ± 4.58)%、(24.13 ± 2.22)%比(67.15 ± 5.17)%]、N-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 <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转染pcDNA相比,转染pcDNA-circRNA-ZKSCAN1后细胞增殖抑制率[(57.19 ± 5.27)%比(7.13 ± 0.54)%]、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 < 0.05),细胞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31.11 ± 3.01)%比(68.07 ± 4.76)%]、侵袭数[(66.33±5.84)比(126.12±11.74)个]以及N-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 < 0.05);转染si-circRNA-ZKSCAN1可减低CP对Huh-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

    结论

    CP可通过上调circRNA-ZKSCAN1表达而抑制肝癌Huh-7细胞生长、转移。

  • 14.
    基于CiteSpace 对毛囊干细胞在脱发领域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刘阳, 郑宏, 孙碧红, 苑倩, 杨培, 郭海英, 李玉红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1): 30-4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1.004
    摘要 (57) HTML (1) PDF (6291 KB) (14)

    目的

    了解毛囊干细胞 (HFSCs)在脱发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为今后脱发的预防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CNKI、CBM 和WOS 数据库近20 年HFSCs 在脱发领域相关文献作为分析对象,使用CiteSpace (6.2.R4)可视化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 091 篇,其中中文文献235 篇,英文文献856 篇。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337 篇),其次分别是中国 (154 篇),英国 (98 篇),德国 (97 篇)和日本 (89 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加州大学系统 (44 篇);国内研究机构是南方医科大学 (9 篇)。德国吕贝克大学的Paus Ralf 教授 (34 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中部战区总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刁波教授 (7 篇)是最高产的中文作者。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关注度在不断攀升,国家和机构间合作密切,我国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高频关键词有“hair follicle”、“expression”、“differentiation”等。研究热点集中在信号通路介导的毛囊再生、生物打印技术的应用、毛囊免疫微环境稳态的维持以及传统的物理刺激和药物联合等方面研究。

    结论

    通过可视化分析得到毛囊干细胞在脱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为今后的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15.
    Her2/Hes1在肠型胃癌Correa级联反应3个病理阶段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先勇, 秦东梅, 张若梅, 李俊娇, 孟春芹, 邬明歆, 王玉红, 赵新鲜, 徐瑞联, 洪文文, 马玲, 仇玮, 周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21-327.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1
    摘要 (56) HTML (0) PDF (3116 KB) (9)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Split多毛增强子1 (Hes1)在Correa级联反应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肠上皮化生 (IM)-肠型胃癌 (IGC)中的表达及IGC发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IHC)法检测30例CSG、41例IM以及135例IGC标本中Her2及Hes1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人IGC细胞株NCl-N87及MKN74中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CSG胃腺体中Her2及Hes1蛋白的分布位置,比较它们在胃腺体小凹、峡部、颈部、基底部、IM、IGC及不同细胞株中表达不同。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进行分析。两组中位数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多组中位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KW)H检验,并采用Bonferroni校正,相关性统计采用Spearman秩分析。

    结果

    IHC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小凹比较,峡部、颈部、基底部、IM及IGC的Her2 (+++)表达降低[1 (3.3 %),0 (0.0 %),0 (0.0 %),4 (9.8 %),10 (7.4%)比14 (46.7%);P均 < 0.05];峡部与IM中Her2的表达居中,均高于颈部、基底部及IGC (P < 0.001);颈部、基底部及IGC中Her2的表达最弱,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小凹比较,峡部、颈部、基底部、IM及IGC的Hes1表达 (++)升高[9 (30.0%),4 (13.3%),21 (51.2%),39 (28.9%)比0 (0.0%);P均< 0.05];基底部中Hes1的表达最强,高于峡部、颈部、IM及IGC (P < 0.01);IM与IGC中Hes1的表达分别强于峡部与颈部 (P <0.05);IM与IGC、峡部与颈部中Hes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Her2/Hes1在小凹、峡部、颈部、基底部、IM及IGC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rs = - 0.794,rs = - 0.300,rs = - 0.834,rs = - 0.921,rs = - 0.258,rs = - 0.528,P 均<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er2/Hes1在GES- 1、NCl-N87及MKN74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rs = - 0.776,rs = - 0.671,rs = - 0.614,P 均<0.05)。

    结论

    Correa级联反应CSG到IM最终发展至IGC进程中,Her2与Hes1蛋白呈负相关表达;与小凹比较,Her2随病程进展表达逐渐减少,Hes1的表达适度上调。

  • 16.
    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低表达FoxA2肝脏前体细胞对分化诱导剂应答并朝肝细胞方向分化
    任江波, 李丽, 王萍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36-343.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3
    摘要 (56) HTML (0) PDF (2476 KB) (5)

    目的

    探讨低表达叉头蛋白 (Fox)A2的肝脏前体细胞对分化诱导剂的应答反应与促进其朝肝细胞方向分化的机制。

    方法

    以大鼠肝脏前体细胞为研究对象,将非特异性shRNA和FoxA2 shRNA质粒转染进入细胞,应用分化诱导剂丁酸钠或联合应用丁酸钠与PI3K/ 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进行肝细胞方向分化诱导。分别采用Giemsa染色检测细胞形态,糖原染色检测细胞糖原合成能力。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基因表达,KEGG分析关键上调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FoxA2、白蛋白、Akt和磷酸化Akt表达,RT-qPCR检测细胞中白蛋白、HNF4α、Lama1、IL6、PI3K、Myc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与对照相比,敲减FoxA2组细胞中肝细胞相关基因白蛋白 (0.27 ± 0.05比1.01 ± 0.30)、HNF4α mRNA (0.41 ± 0.10比1.08 ±0.30)表达降低 (P < 0.05)。分化诱导剂丁酸钠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敲减FoxA2组细胞糖原合成能力下降、白蛋白表达 (0.59 ± 0.08比1.09 ± 0.08)减少 (P < 0.01)。与对照相比,转录组测序发现敲减FoxA2组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1 243个,对这些基因进行KEGG分析显示PI3K/Akt通路是上调基因数最多的通路。与对照相比,敲减FoxA2组细胞中PI3K/Akt通路关键基因Lama1 (5.49 ± 0.62比1.01 ± 0.19)、IL6 (2.20 ± 0.10比1.00 ± 0.06)、PI3K (1.44 ± 0.09比1.02 ± 0.23)、Myc (1.44 ± 0.19比1.01 ± 0.14)mRNA表达增加,Akt的磷酸化水平 (0.95 ±0.11比0.71 ± 0.03)升高 (P 均 < 0.05)。与单用丁酸钠处理相比,联合应用丁酸钠与PI3K/Akt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处理敲减FoxA2组细胞白蛋白 (0.97 ± 0.10比0.76 ± 0.03,P < 0.05)及HNF4α mRNA (5.36 ± 0.34比0.41 ± 0.15,P < 0.01)表达升高。与单用丁酸钠处理的敲减FoxA2组相比,联合应用丁酸钠与Ly294002处理的敲减FoxA2组细胞糖原合成能力有所恢复,接近丁酸钠与Ly294002联合处理的对照组细胞。

    结论

    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有助于提高低表达FoxA2的肝脏前体细胞对分化诱导剂的应答并促进其朝肝细胞方向分化。

  • 17.
    银杏内酯B通过调控miR-24-3p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
    李彦浇, 梁雷, 金钫, 王智伟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29-235.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5
    摘要 (56) HTML (0) PDF (1917 KB) (4)
    目的

    探究银杏内酯B (GB)调控miR-24-3p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使用10、25、50 μmol/L GB处理细胞;按照脂质体法将anti-miR-NC、anti-miR-24-3p转染细胞内;将miR-NC、miR-24-3p转染细胞内,用50 μmol/L GB处理。用MTT检测细胞增殖。将各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后,试剂盒检测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CNA、Osx、OPN和OCN蛋白表达;RT-qPCR检测miR-24-3p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GB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活性[48 h:(0.52 ± 0.05、0.64 ± 0.05、0.80 ± 0.08比0.33 ± 0.05);72 h:(0.72 ± 0.05、0.85 ± 0.04、1.08 ± 0.11比0.51 ± 0.06)]、ALP活性(0.45 ± 0.06、0.75 ± 0.08、1.12 ± 0.08比0.27 ± 0.05)、PCNA (0.41 ± 0.05、0.57 ± 0.06、0.78 ± 0.06比0.26 ± 0.04)、Osx (0.45 ± 0.06、0.68 ± 0.05、0.79 ± 0.03比0.33 ± 0.04)、OPN(0.56 ± 0.06、0.75 ± 0.05、0.92 ± 0.06比0.42 ± 0.05)、OCN蛋白表达(0.48 ± 0.05、0.59 ± 0.04、0.76 ± 0.08比0.30 ± 0.06),降低miR-24-3p表达水平(0.35 ± 0.04、0.52 ± 0.06、0.87 ± 0.06比1.00 ± 0.09)(P均< 0.05)。干扰miR-24-3p可增加48、72 h时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活性[(0.57 ± 0.06比0.35 ± 0.04)、(0.90 ± 0.10比0.47 ± 0.06)]、ALP活性(0.68 ± 0.05比0.30 ± 0.04)、PCNA (0.47 ± 0.05比0.29 ± 0.04)、Osx (0.50 ± 0.04比0.35 ± 0.04)、OPN (0.62 ± 0.05比0.39 ± 0.03)、OCN蛋白表达(0.75 ± 0.07比0.42 ± 0.06) (P均< 0.05)。与GB+miR-NC比较,GB+miR-24-3p干预的细胞48、72 h的OD值[(0.67 ± 0.05比0.82 ± 0.07)、(0.84 ± 0.05比1.10 ± 0.09)]、ALP活性(0.56 ± 0.04比1.15 ± 0.15)、PCNA (0.46 ± 0.06比0.79 ± 0.07)、Osx(0.52 ± 0.03比0.80 ± 0.05)、OPN (0.63 ± 0.04比0.91 ± 0.09)、OCN蛋白表达(0.45 ± 0.06比0.78 ± 0.08)降低(P < 0.05)。

    结论

    GB可能通过降低miR-24-3p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 18.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胰岛移植效果的研究进展
    傅红兴, 王植楷, 谢贵林, 蔡娟娟, 杨威, 严盛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51-36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5
    摘要 (56) HTML (0) PDF (1400 KB) (3)

    胰岛移植是目前恢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和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法,但仍存在胰岛移植物存活率低、长期功能下降和免疫排异等问题。间充质干细胞 (MSCs)由于能分泌含多种细胞因子的细胞外基质 (ECM),或直接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细胞损伤的修复、血管再生和抗炎作用而备受关注。将MSCs应用于胰岛移植,具有来源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还可有效解决胰岛移植物存活率低、功能差和免疫反应等问题,因此已成为胰岛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MSCs在胰岛移植中的研究进展,包括MSCs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胰岛体外培养、体内移植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以及应用MSCs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促进MSCs在临床胰岛移植中的应用。

  • 19.
    纤维化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硬冷肿瘤”的形成
    梅杰, 徐瑞, 蔡芸, 朱一超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5): 257-263.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5.001
    摘要 (52) HTML (2) PDF (2430 KB) (11)

    实体瘤具有独特的细胞外基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控包括免疫逃逸在内的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大部分实体瘤会形成肿瘤纤维化,而这种特征主要由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所赋予。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之一,而肿瘤组织中胶原蛋白主要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合成,通过抑制多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显著作用。胶原蛋白既可作为肿瘤患者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本文综述肿瘤纤维化在肿瘤中的作用,特别是对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同时关注肿瘤纤维化的研究方法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此外,本文介绍由本课题组提出的基于胶原蛋白沉积与免疫细胞浸润的“胶原-免疫分型”及“硬冷肿瘤”的概念阐释。

  • 2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NKRD26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并文献复习
    王向丽, 吴涛, 毛东锋, 刘恒, 刘文慧, 周芮, 田红娟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4): 236-238.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4.006
    摘要 (51) HTML (0) PDF (973 KB) (2)

    ANKRD26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ANKRD26-related thrombocytopenia,ANKRD26-RT)又名血小板减少症2(thrombocytopenia 2,THC2)。该病是由ANKRD26基因5'非翻译区域(5'UTR)中的碱基置换所引起,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征是终生轻至中度血小板减少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但血小板的大小和功能未受影响。由于疾病比较罕见,临床医生及实验室人员对此缺乏认识,经常被误诊、漏诊和治疗不当。然而,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应用,ANKRD26-RT的诊疗正在稳步改善[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收治1例被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ANKRD26-RT患儿,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阅读排行

更多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