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负载干细胞外泌体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
    梁瑶瑶, 邬绿莹, 陈津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2): 112-1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2.007
    摘要 (174) HTML (13) PDF (2421 KB) (61)

    糖尿病足溃疡 (DFUs)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潜力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分子,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功能,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外泌体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传递效率有限,限制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水凝胶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材料,能够为干细胞外泌体提供一个稳定的微环境,并促进其向伤口部位释放。通过优化水凝胶的制备工艺和改性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载药量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同时,水凝胶的黏附性和可塑性也使其能够紧密贴合伤口表面,减少感染风险,加速伤口愈合过程。本文综述了负载干细胞外泌体水凝胶在DFUs 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DFUs 难以愈合的机制、干细胞外泌体的功能、水凝胶的特点及功能,以及负载外泌体水凝胶促进DFUs愈合的研究进展。

  • 2.
    施旺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牙髓再生的机制研究
    于倩, 崔庆超, 范一卉, 姚瑶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1): 1-11.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1.001
    摘要 (141) HTML (1) PDF (5149 KB) (5)

    目的

    探究施旺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SCs-EVs)对牙髓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 (hDPSCs),分别用SCs-EVs、SCs-EVs 联合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剂IWR-1 处理 (SCs-EVs 组、SCs-EVs+IWR-1 组),另设置空白对照组。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钙结节形成能力,油红O 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脂质形成能力,RT-qPCR 法检测细胞中自我更新标志基因 (Oct4、Nanog、Sox2)、成骨分化标志基因 (ALP、Runx2、COL-1)、成脂分化标志基因 (ADPN、FABP4、LPL)和成神经分化标志基因 (Gfap、Nestin、Tubb3)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Runx2、ADPN、Nestin 及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 荧光强度。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校正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 (不同SCs-EVs 浓度组间;SCs-EVs 组与Control 组;SCs-EVs+IWR-1 组与SCs-EVs 组)。

    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SCs-EVs 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P < 0.05),同时,克隆团数量 (909.17 ± 52.86 比415.38 ± 25.61)、钙结节形成能力 (0.79 ± 0.05 比0.24 ± 0.02)、脂质形成能力 (0.52 ± 0.03 比0.14 ± 0.01),Oct4、Nanog、Sox2、ALP、Runx2、COL-1、ADPN、FABP4、LPL、Gfap、Nestin 和Tubb3 mRNA 表达水平,Runx2 (1.05 ±0.16 比0.18 ± 0.05)、ADPN (0.91 ± 0.09 比0.14 ± 0.04)、Nestin (0.96 ± 0.13 比0.15 ± 0.03)和β-catenin (1.01 ± 0.12 比0.19 ± 0.03)蛋白表达水平及β-catenin 荧光强度 (4.27 ± 0.31 比1.07 ±0.12)均升高 (P 均 < 0.05)。与SCs-EVs 组比较,SCs-EVs+IWR-1 组细胞增殖活性减弱,同时,克隆团数量 (482.55 ± 29.32 比909.17 ± 52.86)、钙结节形成能力 (0.32 ± 0.03 比0.79 ± 0.05)、脂质形成能力 (0.20 ± 0.01 比0.52 ± 0.03),Oct4、Nanog、Sox2、ALP、Runx2、COL-1、ADPN、FABP4、LPL、Gfap、Nestin 和Tubb3 mRNA 表达水平,Runx2 (0.21 ± 0.05 比1.05 ± 0.16)、ADPN (0.37 ± 0.06 比0.91 ± 0.09)、Nestin (0.34 ± 0.09 比0.96 ± 0.13)和β-catenin (0.31 ± 0.05比1.01 ± 0.12)蛋白表达水平及β-catenin 荧光强度 (1.29 ± 0.15 比4.27 ± 0.31)均降低 (P 均 <0.05)。

    结论

    SCs- EVs 可促进牙髓再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hDPSCs 增殖、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实现的。

  • 3.
    基于CiteSpace 对结直肠癌铁死亡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陈明付, 王庆惠, 纪辉涛, 陈银珍, 余小娟, 陈怀章, 赵虎, 王瑜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3): 179-189.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3.006
    摘要 (138) HTML (6) PDF (6743 KB) (18)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结直肠癌铁死亡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2017 年至2024 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 (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17 年1 月1 日至2024 年12 月31 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4.R1 和Microsoft Excel 2016 进行发文量、国家、机构、期刊和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以及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

    结果

    共纳入739 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598 篇,中文文献141 篇。分析结果表明,2017 年至2019 年论文发表量相对较低,但自2020 年起,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复旦大学为发文量最高的机构;《Frontiers in Oncology》为发表此类研究最多的期刊。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揭示4 个核心研究主题,包括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与代谢调控、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信号通路的调控、铁死亡与肿瘤免疫调控机制及基于铁死亡的临床治疗策略与干预措施。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铁死亡调控机制和代谢调节是该领域持续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焦点逐渐转向临床应用,特别关注内质网应激、干细胞技术、光动力治疗和炎症反应的研究。

    结论

    结直肠癌铁死亡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结直肠癌中铁死亡机制的探讨及其临床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新兴研究方向。

  • 4.
    免疫量化评估和免疫细胞治疗临床思考
    李先亮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82-382.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9
    摘要 (137) HTML (0) PDF (1159 KB) (2)

    【视频简介】 免疫力是健康的核心本源。但是如何客观评估免疫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在2023年启动重大科技专项,“免疫力数字解码”,目的就是让免疫力看得见,测得到,并针对性免疫调理。

    十年前,我们开始免疫力项目,定义了正常免疫力的概念及内涵。基于免疫力是免疫调节和免疫效应动态平衡的理念,建立了免疫力评估体系(MICA)和免疫力评分标准(MISS),并提出以免疫为核心的治未病免疫健康管理方案和肿瘤的绿色治疗模式。

    MICA+MISS评估体系,类似于血气分析,既有客观的免疫力数值,也有具体免疫细胞亚群检测数据,从绝对值、相对值、表型、功能、相互作用关系和免疫力评分六个维度,全面评估免疫力。

    依托免疫力评估体系和管理体系,可实现肿瘤绿色治疗模式,提高肿瘤的综合生存效果,指导免疫细胞治疗。还可以指导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方案,可精准的指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向选择。针对亚健康人群,提出三级免疫健康管理体系,从影响免疫力的生活因素到调节免疫力的产品以及个体化免疫细胞治疗,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案,实现治未病健康管理。

    健康有四个维度,情绪和心理压力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内分泌激素,进而会引起免疫失衡,长期免疫严重失衡,最终诱发器官疾病。因此从免疫角度诊治疾病和健康管理,可以实现健康关口的前移,提前管理疾病风险,做到主动健康。

  • 5.
    干细胞治疗国内外监管现状概述及对我国监管体系完善的启示
    黄瑛, 侯田田, 金紫怡, 耿兴超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2): 120-126.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2.008
    摘要 (106) HTML (4) PDF (1317 KB) (39)

    干细胞作为生物医学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干细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各国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纷纷加大对干细胞治疗领域的监管力度,力求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干细胞治疗国内外监管政策与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模式,分析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探讨我国干细胞监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干细胞监管体系完善的启示,旨在为干细胞的安全、有效和合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 6.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雪铭, 伊诺, 卢智豪, 冯婧, 董健藤, 李健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3): 148-156.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3.003
    摘要 (103) HTML (1) PDF (6065 KB) (29)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hucMSC-Exo)在体内、外抑制肝星状细胞 (HSCs)活化及改善肝纤维化的效应。

    方法

    外泌体提取和纯化采用高速离心法,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Western blot 法对外泌体进行表征。在体实验选用雄性C57BL/6J小鼠为实验对象,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ucMSC-Exo 干预组和秋水仙碱干预组,每组10 只。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制备采用CCl4-橄榄油(1 : 3)混合液灌胃法,2 次/周,共8 周。治疗组于4 周 末在造模基础上实施外泌体尾静脉注射 (300 μg/100 g 体质量)和秋水仙碱灌胃(0.01 mg/100 g 体质量)干预。8 周末取材,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酶联免疫法检测Ⅳ型胶原 (Collagen-Ⅳ)、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及透明质酸 (HAase)水平,HE 和Masson 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和I 型胶原 (Collagen-Ⅰ)表达。离体实验选用人肝星形细胞系LX-2 细胞为实验对象,分3 组: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组和TGF-β1 诱导+ hucMSC-Exo 干预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α-SMA 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α-SMA 和Collagen-Ⅰ蛋白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

    结果

    小鼠血清生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Collagen-Ⅳ、LN 和HAase 水平均升高 (P 均< 0.01)。与模型组比较,hucMSC-Exo 干预 组ALT[(3.17 ± 0.70)比 (6.34 ± 0.37) U/L],AST [(2.91 ± 0.60)比 (7.11 ± 0.41)U/L],Collagen-Ⅳ [(116.38 ± 4.96)比 (143.79 ± 6.71) μg/L],LN [(762.96 ± 120.45)比(950.86 ±29.77) μg/L],PC-Ⅲ[(14.88 ± 0.83)比 (18.39 ± 2.57) μg/L],HAase [(109.92 ± 11.32)比(187.58 ± 10.42) ng/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1)。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α-SMA 和Collagen-Ⅰ表达水平均增高 (P 均 < 0.01)。与模型组比较,hucMSC-Exo 干预组肝组织中α-SMA (337.05 ± 39.13 比2 681.83 ± 312.63)及Collagen-Ⅰ(479.32 ± 86.25 比1 022.57 ± 102.13)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1);LX-2细胞裂解液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hucMSC-Exo 干预组α-SMA 蛋白 (0.87 ±0.09 比1.01 ± 0.34)及Collagen-Ⅰ (0.46 ± 0.07 比0.75 ± 0.22)蛋白表达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

    结论

    早期移植hucMSC-Exo 能抑制CCl4 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病理进程,其初步作用机制与hucMSC-Exo 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相关。

  • 7.
    菝葜皂苷元对肝癌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张敏, 朱建华, 缪雅芳, 郭锦荣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28-335.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2
    摘要 (102) HTML (0) PDF (2985 KB) (8)

    目的

    探讨金刚藤的主要成分菝葜皂苷元 (SAR)对肝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SAR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运用CCK-8和EdU染色方法定量评估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状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通过RNA测序 (RNA-seq)、GO、KEGG和PPI分析差异性表达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和蛋白相互作用。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CCK-8实验显示,HepG2细胞的抑制率随SAR浓度的升高而升高,IC50值为22.5 μg/mL。与对照 (DMSO)比较,SAR处理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促进HepG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40.00 ± 2.00)%比 (80.00 ± 5.00)%]和侵袭[(35.00 ± 2.00)%比 (70.00 ±4.00)%](P 均 < 0.01)。RNA-seq结果表明,SAR处理后,HepG2细胞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中1 308个基因表达上调,2 966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和信号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通路,TNF和NF-κB等信号通路。PPI分析显示,CDK3、EPHA7、LRRK2、PRKCB、ANK3、TEK和ZNP70是SAR调控的靶基因。

    结论

    SAR可降低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NF信号通路和NF-κB等信号通路相关。

  • 8.
    围产期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
    张磊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5): 320-3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5.008
    摘要 (96) HTML (0) PDF (1637 KB) (3)
  • 9.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双氢青蒿素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周长东, 岳洋, 李擎宇, 杨稳, 崔钰珂, 王升启, 王淑美, 郭靓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3): 129-138.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3.001
    摘要 (96) HTML (7) PDF (6004 KB) (23)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A54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中双氢青蒿素 (DHA)抗甲型流感病毒 (H1N1)感染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DHA 分别作用于A549 和BEAS-2B 细胞24 h,计算DHA 在2 种细胞中的CC50 值。用H1N1 感染A549细胞3 h 后,给予不同浓度的DHA (0.1、1 和10 μmol/L)处理24 h,用CCK-8 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空斑实验检测DHA 抑制H1N1 复制作用。用代谢组学分析H1N1 感染后,DHA 引起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 通路富集图等分析。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含量、细胞内活性氧 (ROS)和线粒体功能。Western blot检测RIG1、MAVS、p-TBK1 和p-IRF3 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别检测IFN-α 和IFN-β mRNA 表达和分泌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 多重检验。

    结果

    DHA在A549 和BEAS-2B 细胞中的CC50 值分别为18.26 μmol/L 和28.61 μmol/L,且DHA 浓度为1 μmol/ L 时可以提高细胞活性并减少空斑形成。此外,DHA 通过调节谷胱甘肽代谢,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谷氨酸、甘氨酸和鸟氨酸等物质代谢,同时抑制GSH 耗竭、GSSG 和ROS 形成,并减轻线粒体损伤。DHA 作用提高RIG1 和MAVS 蛋白表达,促进MAVS 向线粒体聚集并激活下游TBK1 及IRF3 蛋白磷酸化,上调IFN-α 和IFN-β mRNA 表达水平,并促进其蛋白分泌。

    结论

    DHA 通过调节细胞内谷胱甘肽稳态、减少ROS 形成、减轻线粒体损伤并增强天然免疫应答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

  • 10.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胰岛移植效果的研究进展
    傅红兴, 王植楷, 谢贵林, 蔡娟娟, 杨威, 严盛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51-36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5
    摘要 (95) HTML (0) PDF (1400 KB) (11)

    胰岛移植是目前恢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和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法,但仍存在胰岛移植物存活率低、长期功能下降和免疫排异等问题。间充质干细胞 (MSCs)由于能分泌含多种细胞因子的细胞外基质 (ECM),或直接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细胞损伤的修复、血管再生和抗炎作用而备受关注。将MSCs应用于胰岛移植,具有来源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还可有效解决胰岛移植物存活率低、功能差和免疫反应等问题,因此已成为胰岛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MSCs在胰岛移植中的研究进展,包括MSCs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胰岛体外培养、体内移植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以及应用MSCs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促进MSCs在临床胰岛移植中的应用。

  • 11.
    布托啡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炎症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孙璐, 蒋亚玲, 陈凌君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44-35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4
    摘要 (93) HTML (0) PDF (1953 KB) (12)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 B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炎症和Janus激酶2( 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CIRI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模型组( Model组)、布托啡诺低剂量组( L-BT组,50 mg/kg)、布托啡诺中剂量组( M-BT组,100 mg/kg)、布托啡诺高剂量组( H-BT组,200 mg/kg)。Longa 5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IL-4和IL-10;Western blot检测抑制型G蛋白( Gi)、激活型G蛋白( Gs)、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数据经正态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的话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两两比较行Bonferroni检验。

    结 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大脑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率、脑梗死体积、TNF-α [(352.47 ± 21.46)pg/mL比( 179.34 ± 10.21)pg/ mL]、IL- 1β[(42.27 ±3.67)pg/mL比(20.31 ± 1.54)pg/mL]、IL-6、iNOS、Gs及p-JAK2/JAK2( 0.82 ± 0.10比0.25 ± 0.05)、p-STAT3/STAT3( 0.91 ± 0.06比0.37 ± 0.06)表达增加,Gi、IL-4、IL-10表达降低( P 均 < 0.05);与Model组比较,L-BT、M-BT、H-BT组大脑组织病理损伤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率、脑梗死体积、TNF-α [(294.53 ± 20.17)pg/mL、(257.29 ± 17.13)pg/mL、(210.14 ± 15.46)pg/ mL比( 352.47 ± 21.46)pg/mL]、IL-1β [(37.14 ± 2.11)pg/mL、(30.18 ± 2.04)pg/mL、(25.49 ±1.73)pg/mL比(42.27 ± 3.67)pg/mL]、IL-6、iNOS、Gs及p-JAK2/JAK2(0.68 ± 0.07、0.52 ± 0.06、0.39 ± 0.06比0.82 ± 0.10)、p-STAT3/STAT3(0.77 ± 0.05、0.61 ± 0.04、0.45 ± 0.03比0.91 ± 0.06)表达降低,Gi、IL-4、IL-10表达 增加( P 均 <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BT可减轻CIRI大鼠神经炎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

  • 12.
    肾移植术后BKV 肾病免疫细胞浸润及关键基因分析
    唐敏英, 邬绿莹, 陈津, 路君, 吴仲秋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1): 12-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1.002
    摘要 (88) HTML (0) PDF (5085 KB)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肾移植术后BKV 肾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关键基因。

    方法

    从GEO 数据库中获取17 例肾移植后肾组织活检微阵列芯片数据,通过PCA 降维分析、差异表达分析、富集分析、PPI 网络构建与关键基因筛选以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等方法并利用wilcoxon 秩和检验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BKV 肾病免疫细胞浸润的模式和关键基因,并进一步通过外部数据集GSE75693 进行验证。

    结果

    研究发现,BKV 肾病活检样本与正常肾移植活检样本和BKV 血症肾组织活检样本在基因表达模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揭示了BKV 相关肾病中的免疫细胞特征,特别是浆细胞、静息肥大细胞、调节性T 细胞和活化NK 细胞比例降低 (P < 0.05),而静息CD4 记忆T 细胞、记忆B 细胞、活化CD4 记忆T 细胞以及静息NK 细胞比例升高 (P < 0.05)。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GO 与KEGG分析以及PPI 网络构建与Hub 基因筛选,揭示了KIF11、DLGAP5、CDK1、CDC20、BUB1、ASPM、KIF20A、BUB1B、TOP2A 和NUSAP1 等关键基因与特定免疫细胞类型的浸润比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r|≥ 0.483,P < 0.05),这些关键基因在BKV 肾病活检样本中表达均上调(|log2 fold change| ≥1,P < 0.001)。外部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TOP2A、CDC20 以及KIF20A 在BKV 肾病活检样本中上调 (P < 0.05)。

    结论

    本研究揭示BKV 肾病的免疫细胞浸润模式和分子特征,为理解BKV 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并可能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潜在的靶点。

  • 13.
    Her2/Hes1在肠型胃癌Correa级联反应3个病理阶段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先勇, 秦东梅, 张若梅, 李俊娇, 孟春芹, 邬明歆, 王玉红, 赵新鲜, 徐瑞联, 洪文文, 马玲, 仇玮, 周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21-327.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1
    摘要 (86) HTML (1) PDF (3116 KB) (11)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Split多毛增强子1 (Hes1)在Correa级联反应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肠上皮化生 (IM)-肠型胃癌 (IGC)中的表达及IGC发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IHC)法检测30例CSG、41例IM以及135例IGC标本中Her2及Hes1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人IGC细胞株NCl-N87及MKN74中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CSG胃腺体中Her2及Hes1蛋白的分布位置,比较它们在胃腺体小凹、峡部、颈部、基底部、IM、IGC及不同细胞株中表达不同。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进行分析。两组中位数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多组中位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KW)H检验,并采用Bonferroni校正,相关性统计采用Spearman秩分析。

    结果

    IHC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小凹比较,峡部、颈部、基底部、IM及IGC的Her2 (+++)表达降低[1 (3.3 %),0 (0.0 %),0 (0.0 %),4 (9.8 %),10 (7.4%)比14 (46.7%);P均 < 0.05];峡部与IM中Her2的表达居中,均高于颈部、基底部及IGC (P < 0.001);颈部、基底部及IGC中Her2的表达最弱,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小凹比较,峡部、颈部、基底部、IM及IGC的Hes1表达 (++)升高[9 (30.0%),4 (13.3%),21 (51.2%),39 (28.9%)比0 (0.0%);P均< 0.05];基底部中Hes1的表达最强,高于峡部、颈部、IM及IGC (P < 0.01);IM与IGC中Hes1的表达分别强于峡部与颈部 (P <0.05);IM与IGC、峡部与颈部中Hes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Her2/Hes1在小凹、峡部、颈部、基底部、IM及IGC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rs = - 0.794,rs = - 0.300,rs = - 0.834,rs = - 0.921,rs = - 0.258,rs = - 0.528,P 均<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er2/Hes1在GES- 1、NCl-N87及MKN74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rs = - 0.776,rs = - 0.671,rs = - 0.614,P 均<0.05)。

    结论

    Correa级联反应CSG到IM最终发展至IGC进程中,Her2与Hes1蛋白呈负相关表达;与小凹比较,Her2随病程进展表达逐渐减少,Hes1的表达适度上调。

  • 14.
    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低表达FoxA2肝脏前体细胞对分化诱导剂应答并朝肝细胞方向分化
    任江波, 李丽, 王萍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36-343.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3
    摘要 (80) HTML (0) PDF (2476 KB) (7)

    目的

    探讨低表达叉头蛋白 (Fox)A2的肝脏前体细胞对分化诱导剂的应答反应与促进其朝肝细胞方向分化的机制。

    方法

    以大鼠肝脏前体细胞为研究对象,将非特异性shRNA和FoxA2 shRNA质粒转染进入细胞,应用分化诱导剂丁酸钠或联合应用丁酸钠与PI3K/ 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进行肝细胞方向分化诱导。分别采用Giemsa染色检测细胞形态,糖原染色检测细胞糖原合成能力。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基因表达,KEGG分析关键上调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FoxA2、白蛋白、Akt和磷酸化Akt表达,RT-qPCR检测细胞中白蛋白、HNF4α、Lama1、IL6、PI3K、Myc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与对照相比,敲减FoxA2组细胞中肝细胞相关基因白蛋白 (0.27 ± 0.05比1.01 ± 0.30)、HNF4α mRNA (0.41 ± 0.10比1.08 ±0.30)表达降低 (P < 0.05)。分化诱导剂丁酸钠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敲减FoxA2组细胞糖原合成能力下降、白蛋白表达 (0.59 ± 0.08比1.09 ± 0.08)减少 (P < 0.01)。与对照相比,转录组测序发现敲减FoxA2组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1 243个,对这些基因进行KEGG分析显示PI3K/Akt通路是上调基因数最多的通路。与对照相比,敲减FoxA2组细胞中PI3K/Akt通路关键基因Lama1 (5.49 ± 0.62比1.01 ± 0.19)、IL6 (2.20 ± 0.10比1.00 ± 0.06)、PI3K (1.44 ± 0.09比1.02 ± 0.23)、Myc (1.44 ± 0.19比1.01 ± 0.14)mRNA表达增加,Akt的磷酸化水平 (0.95 ±0.11比0.71 ± 0.03)升高 (P 均 < 0.05)。与单用丁酸钠处理相比,联合应用丁酸钠与PI3K/Akt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处理敲减FoxA2组细胞白蛋白 (0.97 ± 0.10比0.76 ± 0.03,P < 0.05)及HNF4α mRNA (5.36 ± 0.34比0.41 ± 0.15,P < 0.01)表达升高。与单用丁酸钠处理的敲减FoxA2组相比,联合应用丁酸钠与Ly294002处理的敲减FoxA2组细胞糖原合成能力有所恢复,接近丁酸钠与Ly294002联合处理的对照组细胞。

    结论

    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有助于提高低表达FoxA2的肝脏前体细胞对分化诱导剂的应答并促进其朝肝细胞方向分化。

  • 15.
    硫酸多黏菌素B 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症感染的临床分析
    李欣桐, 郑焱华, 任芮林, 许敏, 何春晓, 温雪梅, 李乃农, 李晓帆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1): 51-56.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1.006
    摘要 (80) HTML (1) PDF (1376 KB) (4)

    目的

    探讨以多黏菌素B 为基础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 例使用多黏菌素B 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按照多黏菌素B 治疗的持续用药时间分组,分为≤7 d 组 (27 例)和> 7 d 组 (31 例)。比较各组患者细菌总清除率、治疗有效率的差异。两组间定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两组间定性数据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法。两组间生存数据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法。

    结果

    治疗持续时间> 7 d 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 (48.39 % 比22.22 %)、治疗有效率 (70.97 %比44.44 %)较≤7 d 组升高,且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

    结论

    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症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 应足疗程与其他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更有利于患者获益。

  • 16.
    ZEB1 通过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柳凯, 李向各, 王成, 汤润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3): 157-166.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3.004
    摘要 (79) HTML (3) PDF (7468 KB) (21)

    目的

    探究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1 (ZEB1)是否通过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方法

    向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 中转染siZEB1和Wnt3a 过表达质粒,依次分为对照,siZEB1 组和siZEB1+OE-Wnt3a 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qPCR)检测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 和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 中ZEB1、Wnt3a、β-catenin、c-Myc、Cyclin D1、E-cadherin 及N-cadherin mRNA 表达量;Western blot 检测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 中Wnt3a、β-catenin、c-Myc、Cyclin D1、E-cadherin 及N-cadherin 蛋白的含量;CCK-8 实验以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不同分组处理后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变化;划痕实验、侵袭测定 (Transwell) 实验检测不同分组处理后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与RWPE1细胞相比,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中ZEB1 mRNA表达 (1.99 ±0.11、1.96 ± 0.13 比1.00 ± 0.05)上调 (P < 0.05)。转染siZEB1 后,与对照比较,siZEB1 组PC-3、LNCaP 细胞活性降低,克隆细胞数目[PC-3 细胞:(21.33 ± 2.05)比 (48.67 ± 3.68)个,LNCaP 细胞:(21.67 ± 2.87)比(47.33 ± 2.05)个]减少,迁移率[(30.67 ± 2.49)%比(48.33 ±2.49)%,(28.33 ± 3.40)%比 (43.00 ± 2.94)%]、侵袭数目[(43.00 ± 3.56)比 (64.00 ± 3.74)个,(42.67 ± 4.50)比 (61.33 ± 2.62)个]降低,凋亡率[(9.63 ± 0.66)% 比(1.25 ± 0.34)%,(9.34 ±0.72)% 比 (1.54 ± 0.42)%]上升 (P 均 < 0.001)。转染siZEB1 后,与对照比较,siZEB1 组PC-3、LNCaP 细胞中Wnt3a、c-Myc、Cyclin D1、N-cadherin 蛋白表达和mRNA 表达、β-catenin蛋白表达下降, E-cadherin 蛋白表达和mRNA 表达上升;同时转染siZEB1 和OE-Wnt3a 后,与siZEB1 组比较,siZEB1+OE-Wnt3a 组Wnt3a、c-Myc、Cyclin D1、E-cadherin、N-cadherin 蛋白表达和mRNA 表达以及β-catenin 蛋白表达部分恢复 (P 均 < 0.05)。同时转染siZEB1 和OE-Wnt3a 后,与siZEB1 组比较,siZEB1+OE-Wnt3a 组中PC-3、LNCaP 细胞活性、克隆细胞数目[PC-3 细胞:(35.67 ± 2.05)比 (18.33 ± 2.87)个,LNCaP 细胞:(31.33 ± 2.52)比 (15.00 ±3.61) 个]、迁移率[(50.67 ± 3.30)%比(43.67 ± 3.68)%,(53.67 ± 3.21)%比 (41.33 ± 5.50)%]、侵袭数目[(35.67 ± 1.24)比 (24.00 ± 2.45)个,(34.33 ± 4.04)比 (22.00 ± 3.00)个]上升,凋亡率[(6.74 ± 0.73)%比(9.75 ± 1.08)%,(8.30 ± 0.47)%比 (11.50 ± 0.56)%]降低 (P 均 < 0.05)。

    结论

    ZEB1 通过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敲低ZEB1 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而Wnt3a 的过表达能够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 17.
    间充质干细胞在呼吸系统疾病模型中肺组织分布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袁园园, 岳乐淇, 张华兴, 武艳, 李全海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74-381.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8
    摘要 (78) HTML (0) PDF (1733 KB) (16)

    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转化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它主要通过线粒体转移、细胞外囊泡 (EVs)和旁分泌机制发挥疗效;近年临床前研究发现MSCs可迁移至呼吸系统疾病肺组织中,并发挥修复肺部损伤和抑制肺部微环境炎症的功能。本综述汇总MSCs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详述其在呼吸系统疾病模型中的肺组织分布情况及治疗机制,此文将为MSCs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策略。

  • 18.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在神经肌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文竹, 唐窈, 刘付臣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6): 367-373.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6.007
    摘要 (78) HTML (0) PDF (1327 KB) (8)

    神经肌肉疾病 (NMDs)具有高度的病因异质性。不同的遗传病因和环境因素在神经肌肉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已有超过800个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的基因被报道。此外,一种疾病可由多种不同的基因变异引起,如先天性杆状体肌病。神经肌肉病致病基因的复杂性给体外建模带来了重大挑战。由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iPSCs)在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可以保持细胞供体的遗传背景,因此在NMDs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就iPSCs的发展历史以及在NMDs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 19.
    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肠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
    王俊楠, 刘晔, 李若涵, 叶青松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5): 313-319.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4.05.007
    摘要 (77) HTML (0) PDF (1541 KB) (12)

    肠脑轴是指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的双向调控作用。近年来,肠脑轴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探索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干细胞疗法是一种再生医学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改善神经病理损伤和肠道炎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阐述肠脑轴与几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肠脑轴在疾病进展中的关键作用,指出MSCs 在调控肠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并综述MSCs 在调控肠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20.
    过表达POSTN 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增强肝脏再生能力
    张剑豪, 蔡丹文, 蒋辰浩, 张宇君, 韩路, 赵雪刚, 吕行, 萧家麒, 张杰滨, 隋昕, 张英才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5, 15 (02): 65-74.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5.02.001
    摘要 (75) HTML (7) PDF (3080 KB) (10)

    目的

    探讨过表达骨膜蛋白 (POSTN)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来源外泌体对肝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切除小鼠70 %的肝脏构建小鼠肝部分切除模型,术后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PBS (PBS 组)、MSCs 外泌体 (MSC-Exo 组)和过表达POSTN 的MSCs 外泌体 (MSC-ExoPOSTN 组)。收集各组小鼠肝切术后72 h 的肝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测定Ki-67 及Western blot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评估肝细胞增殖情况;RT-qPCR 及Western blot 测定促再生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白细胞介素-6 (IL-6)等]在肝组织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构建MSC-ExoPOSTN 与AML-12 肝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Western blot 以及RT-qPCR 测定PCNA、PI3K、p-PI3K、p65 和p-p65 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验。

    结果

    与PBS 组相比,MSC-ExoPOSTN 组肝体重比 [(3.63 ± 0.06)%比(2.96 ± 0.08)%]、肝组织中PCNA蛋白水平 (0.62 ± 0.02比0.32 ± 0.03)、Ki-67 阳性细胞比例 [(39.33 ± 2.87)%比 (21.03 ± 1.63)%]、肝再生因子HGF mRNA(1.66 ±0.06 比0.99 ± 0.09)、HGF 蛋白水平 (1.98 ± 0.12 比1.00 ± 0.19)、IL-6 的mRNA 表达 (1.87 ±0.07 比1.09 ± 0.12)及蛋白水平 (1.51 ± 0.04 比0.97 ± 0.07)上调;与MSC-Exo 组相比,MSCExoPOSTN 组肝体重比 [(3.63 ± 0.06)%比(3.28 ± 0.06)%]、肝组织中PCNA 蛋白水平 (0.62 ±0.02 比0.51 ± 0.02)、Ki-67 阳性细胞比例[(39.33 ± 2.87)%比(30.33 ± 1.70)%]、HGF mRNA(1.66 ± 0.06比1.32 ± 0.10)、HGF蛋白水平 (1.98 ± 0.12比1.50 ± 0.09)、IL-6 (1.87 ± 0.07比0.77 ±0.08)的mRNA 表达及蛋白水平 (1.51 ± 0.04 比0.79 ± 0.06)上调 (P 均< 0.05)。MSC-ExoPOSTN与AML-12 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与PBS 组相比,MSC-ExoPOSTN 组的PCNA 蛋白水平 (0.81 ±0.06 比0.32 ± 0.03)、p-p65 蛋白水平 (1.15 ± 0.10 比0.81 ± 0.14)上调(P 均< 0.05),p-PI3K 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SC-Exo 组相比,MSC-ExoPOSTN 组的PCNA 蛋白水平 (0.81 ± 0.06比0.49 ± 0.04)、p-p65 蛋白水平 (1.15 ± 0.10 比0.51 ± 0.07)上调 (P 均< 0.05),p-PI3K 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NF-κB JSH23后,与PBS组相比,JSH组的PCNA mRNA 水平 (1.01 ±0.09 比1.59 ± 0.07)下调 (P < 0.05)。

    结论

    本研究证实MSC- ExoPOSTN 促进肝切除后肝再生并且可能是通过激活肝细胞内NF-κB 信号通路实现的。

阅读排行

更多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